点击上方 “ArtAlpha艺术阿尔法”,进入公众号,关注我们,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。
艺术家进军国际,雕塑家李真应该是近年的成功案例之一。背后的推手——亚洲艺术中心居功厥伟。亚洲艺术中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李敦朗(1943-)与李宜霖(1976-)、李宜勋(1979-)父子两代组成的金三角,分工明确,势如破竹,为华人艺术产业界留下经营典范。
2019年12月23日上午10时,在台北市建国南路上,走访亚洲艺术中心,李敦朗、李宜勋父子,对于持续擦亮亚洲艺术中心品牌,跨足海峡两岸的布局,感到欣慰,也为挤身国际艺坛,全力以赴。从1982年成立画廊迄今,已经37年,是两岸三地最资深的画廊之一,台北、上海、北京的落地经营,尤其分割出亚洲艺术中心、A+Contemporary 以及ArtTrend ,可说已具备“陆海空并进”的竞争优势。现年76岁的李敦朗,是台湾艺术产业界的元老之一,德高望重,除了创办亚洲艺术中心,他是艺术产业中极少见的,正科班出身的画廊经营者,挺立过艺术市场的荣枯,而且倒吃甘蔗,未来发展极被看好。
李敦朗从台艺大美术工艺科毕业,又跨足了出版、拍卖、广告、保险等不同行业,既有艺术的专业,又有跨行业的经验,因此,比同业更能展现灵活变通、借力使力的能耐,在漫漫的画廊经纪路上,收放自如。尤其广结善缘的个性,勤于出席艺术院校活动,热衷参与社群团体,是少数能深入企业集团,得到企业稳定支持的画廊之一。“热忱、善良、诚信、机缘、专业、勤奋”——李敦朗
“热忱、善良、诚信、机缘、专业、勤奋”是李敦朗投身艺术产业的座右铭,他说,在我访问前一晚,他思考良久,得出的心得,并亲自书写下来,作为我们采访的热身话题。
“对社会,你做了什么……”,李敦朗说,他不断反求诸己,也以这句话,作为要求两个儿子的价值核心。
简秀枝与李敦朗访谈中
“经营艺术产业,不完全是求名,更非求利”。李敦朗解释,艺术产业,是经营人的行业,只要是人,不管是艺术家、收藏家,无不在乎温度,有温度的互动,比什么都重要。而文化产业,一步一脚印,快餐不得的。
当李宜霖与李宜勋,相继念完澳洲新南韦尔士大学硕士,学得金融、精算与营销返国后,李敦朗与儿子长谈,恳切地告诉他们,人生可以有许多选择,一旦投身艺术产业,那是辛苦历程,也赚不了大钱,但却是有意义的行业,可长、可远、可生根。
李敦朗特别以“Job”与“Career ”来解释其中的差异性,把艺术当作职业生涯规划,与文化的底蕴和人生价值的使命感迥然。
果然,孩子都很能体会父亲的苦心,不但选择画廊行业,也积极投入,并巧妙分工,又以流利英语的优势、财经背景的养成眼光,活化亚洲艺术中心的经营,以“初生之犊不畏虎”的精神,带领华人艺术家,勇闯国际,写下台湾二代接班中,难得的拔尖史。
亚洲当代艺术空间画廊主李宜勳Steven Lee
走过37年的画廊岁月,亚洲艺术中心完全见证华人艺术产业兴衰,也参与中国画廊从零开始置建起来向历程。更可喜的是,在李宜霖、李宜勋,飞进飞出,学习国际画廊与拍卖公司运作中,学习精髓,引外润中,灵活变通,创造子弹不虚发、而且能够与时俱进的大开大阖实绩。
提起早期李敦朗时代的亚洲艺术中心,几件事,让外界印象特别深刻:例如,李敦朗合资经营过《艺术贵族》杂志,深谙媒体话语权的重要性,可说是先见之明。但是在台湾经营艺术媒体,过于小众,发行幅员有限,广告锱铢必较,除非能得到官方出版支援,否则入不敷出,最后成为丢钱坑。李敦朗浅尝即止,尝试过几期后,就打住拆伙,眼捷手快。位于上海的A+Contemporary画廊空间
又如,1990年底,李敦朗加入建筑师白省三所创立的传家拍卖公司,率先引领台湾从第一市场(画廊)跨足第二市场(拍卖),主打台湾前辈和中青辈艺术家作品的路线,在当时,可说慧眼独具,蔚为风潮,翌年起苏富比、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接踵扺台,写下20世纪末台湾风光的艺术市场交易史。
然而,税赋、隐私困扰,加上内部股东意见纷杂,李敦朗也是点到为止,快速放手,预留了日后与国际拍卖公司合作的经验与默契,让亚洲艺术中心的经营,更具八爪章鱼的灵活架势。
另外,最难得的经验,李敦朗担任过南山人寿保险公司营业处主管,还有东盟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成衣厂厂长、国华广告公司美术设计……乍看之下好像与画廊产业,没有直接关联,却是成为丰富他人生、训练他机智的有力平台,尤其,李敦朗活跃在不同社交团体,赢得跨界人脉支持,所以在画廊的展售上,能够一马当先,保持常胜军活力。
许多画廊业者,总是以“打带跑战术”因应,租赁来的空间,跟艺术家逐次合作展览方式,不花成本拿几幅画,就算开画廊,然后左手拿、右手卖,赚取其中差价,没有真正作长远规划。
反观懂得投资奥妙的李敦朗,选择打长远仗,最基本的,他对画廊空间的安排,以买断为前提,不管是台北建国南路的一馆、大直乐群二路的二馆,都是李家自有资产,而且,只要是相连空间,日后人卖我捡,他们不断加大画廊空间。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与代理,也是一样,择优选良,无比精准,当然,该中止就中止,也理性严厉以待。因此,库房内的作品存货,价值连城,成为海峡两岸不多见的收藏型画廊。
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拥有丰富人生经验的李敦朗,非常相信机缘。谈到机缘,李敦朗有讲不完的故事与回忆,而且都牵涉着响叮当的红顶大名人。
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房地产投资的先知先觉与恰到好处,是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,尤其他在中国大陆,低进介入的时机选择,早人一大步的收网盘算,完全见好就收,成为中国大陆投资的成功案例,外界啧啧称奇。
李敦朗也有过被大企业家李嘉诚提携的经验,堪称高手过招。
大约20年前,李嘉诚征战天下之外,也有回馈的大项目。例如他赞助汕头大学,新建管理学院,对于崭新校园,希望加置艺术雕塑作品,美化环境。于是敦请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的胞妹金董建平,代为物色。金董建平经营香港艺倡画廊,经常往返港台之间。古道热肠的李敦朗见了金董建平,知道该项义举,立即把朱铭介绍给金董建平,也陪她参观朱铭工作室,预铺了日后的合作善缘。
2000年李嘉诚派了一级秘书来台,直接循线找上李敦朗,从此台湾的亚洲艺术中心,成为李嘉诚集团打造汕头大学的艺术智囊,李敦朗被邀请为座上嘉宾,安排参观汕头大学新建完成的校区。
汕头大学湖面平台上朱铭的《人间群像》,图源:百度词条让李敦朗记忆犹新的是,外型谦和平实的李嘉诚,到了现场,除了向熟识贵宾致意之余,对于来自台湾的陌生的脸孔,也没有失礼,他主动前来跟李敦朗握手寒暄。当了解李敦朗的背景后,便征询他如何用艺术品妆点校区,甚至请出建筑设计师一起讨论。由于汕头大学管理中心处在大湖边,有个土坝蓄水池。饶富设计美学概念的李敦朗,发现艺术作品与大自然融合的机不可失,大胆建议建筑设计师,在湖上打造平台,让朱铭的《人间群像》矗立在平台上,展现艺术在人间的极致。
结果,这个需要大动土石的意见,被全盘接受,朱铭百态人生的站立雕塑,被快速下订,而且一订就是14尊,简直让人喜出望外。若干年后,只要到访汕头大学,对于特别垫高打造的艺术平台,站满了各领风骚的朱铭雕塑群像,栩栩如生,广为传颂。
大企业家李嘉诚的亲民形象,李敦朗烙印在心田,他指述,他曾从企业家传记中读到“李嘉诚认为合伙工作辛苦,因此总是厚待伙伴,坚持一定要比该给的比例,多给一分”。这种胸襟,令李敦朗感佩不已,也深受启发,让他在逐步放手交班的日子里,也对周遭人,更懂得善待与分享,慈眉善目,更受肯定。
又如,中国美院(杭州艺专)校友赵无极、朱德群、吴冠中,都是杰出校友,也是近年艺术市场的宠儿。李敦朗跟这些艺术明星,都有过交集,尤其难得的是,他拥有一张「杭州艺专三杰」合照,打破他们王不见王的不合传言。
杭州艺专三杰赵无极(右二)、朱德群(左二)、吴冠中(左一)与李敦朗在巴黎
那是1998年3月18日的陈年往事,李敦朗到巴黎拜访画廊当时合作的艺术家朱德群。午餐前,朱德群告诉他,老同学吴冠中刚从西班牙抵巴黎,问他可否邀请吴冠中父子一起用餐。李敦朗一口答应。“人在巴黎,有吴冠中与朱德群,怎么可以少了他们的老同学赵无极?”但仓促联络,没有辨法及时接通赵无极电话,大家当时都很惋惜。
然而,当他们一伙人,进入巴黎香榭大道一家2楼餐厅,没想到一个转身,赵无极正在隔壁桌用餐,老同学重逢在巴黎餐厅,得来全不费功夫,因此留下李敦朗与杭州艺专三大巨头合影的珍贵照片。当外界称“赵无极与朱德群”有心结时,李敦朗有照片为证,总是振振有词,主动粉碎他们“不同框”的负面传言。
一生以孤独为创作灵感的已故艺术家王攀元,最早被带进艺术市场,也是李敦朗的功劳。
1990年代,李敦朗透过宜兰裱框店游姓老板的介绍,认识了蛰居宜兰的王攀元(1909-2017)。这位从1949年随军队来台,从此病逝台湾的108岁人瑞艺术家,画作意境崇高,无言诉说着大时代分合下的思乡与孤独感,感动不少客次他乡的远地游子。
生前,满口乡音的王攀元,很不容易沟通,但李敦朗从群展中,一眼看到王攀元孤清淡雅的作品,感动不已,也爱不释手。因此克服一切沟通障碍,先邀请王攀元到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参观,让当时已经78岁的艺术老园丁,放心地释出画作,作成首次展览,分享艺术同好。果然,王攀元在亚洲艺术中心的首展,打开了锁闭中的王攀元心房,诚品创办人吴清友看完展览,在感动地购藏了4幅作品后,于1992年,力促诚品画廊把王攀元纳入代理行列,而1994年形而上画廊黄慈美也跟进作展,共谱艺术良缘。
谈到亚洲艺术中心的机缘,李敦朗父子经营李真的成就,令人叹为观止。接触李真,是2003年的事。李敦朗说,因为答应北京艺博会董梦阳参展,在思索挑选雕塑艺术家时,因为前合作对象朱铭,由其家族收回经营权,不再与外部画廊合作,刚结束与台中大河画廊经纪关系的李真,雀屏中选。从参与2003年北京艺博会的“试展”后,合作愉快,2004年正式代理签约,迄今已过了16年,留下美好的合作纪录。
李宜勋透露,以大数据统计,81岁的朱铭(1938年出生)累积的拍卖成交数,截至目前为1252件,累计成交金额55亿元。反观56岁的李真(1963年出生)已有220件作品,在国际拍卖市场成交,留下10.42亿元的成交纪录,是华人雕塑界的后起之秀,潜力无穷。
细数这16年来,亚洲艺术中心如何把体积庞大、沉重量体的李真雕塑,推向全世界,可说是奇迹,也备极艰辛,除了场租、保险、运输等资金投入不赀外,投石问路、争取重要国际美术馆、机构的青睐,也堪称不易,交涉过程,苦不堪言,但总是为台湾艺术家走出去,写下弥足珍惜的耀眼篇章。
根据资料,1981年毕业于大甲高中美工科的李真,个展纪录傲视同侪:包括:「古往今来—李真个展」(震旦博物馆,上海,2018)、「『世』— 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」(台北当代艺术馆,台北,2017)、「荒徒—李真凡夫系列首展」(亚洲艺术中心,北京,2014)、「华人艺术纪—李真文献展」(亚洲艺术中心,台北,2013)、「既重又轻—李真2013巴黎凡登广场大型雕塑个展」(凡登广场,巴黎,2013)、「造化之不生不灭:千岁与草民」(弗莱伊美术馆,西雅图,2012)、「大气—李真台湾大型雕塑首展」(中正纪念堂,台北,2011)、「李真:精神.身体.灵魂」(新加坡国家美术馆,新加坡,2009)、「神魄」(亚洲艺术中心,北京,2008)、「寻找精神的空间」(中国美术馆,北京,2008)、「虚空中的能量」(威尼斯未来展望美术馆,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,威尼斯,2007)。群展包括:「佛陀.中国—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」(苏州博物馆,苏州,2019)、「文兮归来—中国当代艺术展」(深圳美术馆,深圳,2016)、「蜕变 — 中国-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」(马奈草地美术馆,北京,2016)、「枕流漱石 – 当代文人艺术展」(亚洲艺术中心,北京,2015)、「文化.精神.生成」(威尼斯莫拉宫殿,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,威尼斯,2013)、「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 1966-2006」(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,哥本哈根;以色列博物馆,耶路撒冷,2007)、「威尼斯第十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OPENASIA」(威尼斯,2007)、「虚拟的爱—当代新异术国际展」(当代艺术馆,台北,2004)、「威尼斯第七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OPENASIA」(威尼斯,2004)、「无疆界的中国—华人当代艺术联展」(苏富比曼哈顿总部,纽约,2001)。
其中李真作品也广被收藏,包括高雄市立美术馆、日内瓦奥兰斯卡基金会以及许多重要私人藏家,是极少数以台湾艺术家身分,闯荡国际艺坛有成,地位举足轻重。
而亚洲艺术中心的策略营销与重金推广,功不可没。在毫无前例可寻的情况下,可以如此成功经营李真国际版图,可说是朱铭之后,最受瞩目的崭新纪录。
李宜勋补充说,由于家族拥有全部股权,可以明快做决策,亚洲艺术中心目前已悄悄转型为“冒险型画廊”。他认为,艺术经纪人最大的任务,就是要帮忙艺术家完成梦想,李真就是他们全力扶植的艺术范例。
李宜勋如数家珍,他说,打从2007年参加威尼斯户外展,画廊斥资1600万元,首次打开李真知名度,奠定李真与天地共呼吸的机会。2009年挥军前往新加坡,从新加坡美术馆的室外展厅,延伸到新加坡博物馆轴线,也是跨国沟通协调的成功案例,不光是投注金额龎大,还动用新加坡经济部长夫人的人际关系相挺,才能心想事成。2011年的中正纪念堂户外广场推出大型雕塑展,是李真在睽违台湾若干年后重返自己土地,当时作品造价达新台币1.5亿元,都是画廊沉重的考验。轻舟度过万重山,李敦朗笑看父子团结的奋斗坎坷路,斑斑汗痕泪迹,也是功不搪捐。
眼看两个儿子,越来越驾轻就熟,李敦朗也越来越懂得放手,旁观儿子们为画廊带来的新转型。
在现当代部分,“海外华人”轴线,是主力,深度挖掘因为二战离开中国的艺术家,尤其以1950年代末在台湾崛起的五月、东方画会,同时,还把此一现代艺术版图,扩及东南亚的南洋画派以及代表战后日本的物派,亚洲艺术中心爬梳艺术史的真诚,甚受好评。
同时,配合蹲点30多年的艺术产业生根,亚洲艺术中心推动“研究出版”与“展览”双轨并行,把不同时代赋予艺术家的创造力,以及艺术家再现时代精神,留下最忠实纪录。位于上海的亚洲当代艺术空间(A+Contemporary),游走两岸当代艺术界,成为挖掘两岸当代艺术菁英的重要平台,蔡磊、张永达、朱骏腾、董大为、季俊、刘月、黄荣法、蔡泽滨、陈熹、陈彧凡、胡为一、李杰、王郁洋、卢征远……洋洋洒洒,厚实有力。
由于一分为二,亚洲艺术中心在争取文化部产业赞助,或是国际重要艺术博览会,可以分占两个展场,受到加倍的注意与助力,左右逢源。当然,两倍的曝光,也要有投注两倍成本的准备,亚洲艺术中心高人一等的推广、销售能力,也从中看出端倪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亚洲艺术中心于2015年推出「ArtTrend」,所谓「One Stop Shop」,所谓亚洲现当代艺术市场先驱数据库。这除了展现两位留学海外的李宜霖、李宜勋兄弟,把在研究所习得的金融、精算、营销,充份应用艺术产业之外,同时言明要补足国际艺术网站Artprice未接地气的使用障碍外,同时达到转型画廊的多元服务与产业升级目标。
其实,醉翁之意不在酒,近年李家父子深耕收藏群的良苦用心,画在不言中,许多重要企业人士,成为亚洲艺术中心勇闯国际的强力后援,忠诚可靠。
「ArtTrend」这个专精亚洲的艺术库,保持拍卖讯息的及时更新,又有简洁干净页面、简单易懂图表数据,彷佛最贴进华人使用者的需求。
然而,实时拍卖纪录的更新、用数据影响艺术家影响力的铺陈,以及对众所关注拍品,指供指针性参考数据,这就是艺术市场重要“话语权”的展现,把当年李敦朗筹办《艺术贵族》的苦心,在学有所成的两个海归儿子,蜕变转型出新的艺术市场影响力,这是连台湾纸本艺术媒体都忘尘莫及的,也是在第一、第二艺术市场逐渐模糊化后的重要运作窗口,有大数据为凭,但筛检下的目标与口味,留下奥妙遐想,也是亚洲艺术中心迈向竞争未来的利基所在。
“铁粉”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角色,艺术产业,何尝不是如此,艺术家背后藏家团,是人脉、热度、资金的大本营,国际画廊对艺术家背后铁粉的经营,滴水不漏,大家有目共睹,而李宜霖、李宜勋,深得其中奥妙与精髓,以不落俗套的现代大数据库营销,可说是智中之智,把画廊界的红海竞争关系,作了完全的切割,目前亚洲艺术中心完全是“奠基两岸,放眼国际”,不但要坐穏本地艺术产业界一线、名列前矛的重要画廊位置,同时,开始向国际画廊发出竞争讯号,有心在未来的日子𥚃,成为亚洲地区不可被忽视的在地代表性画廊,深受期待。
收名画、啖美食,彷佛是古今中外上层社会的专利,亚洲艺术中心也不落人后,目前已经拥有两个高级餐宴地点,其中,位于大直乐群三路的“IRON CHEF TEPPANYAKI”最具代表性,200坪崭新空间,把“艺术生活化”作了极致呈现,铁板教父谢乐观,以40年的顶级美食餐饮经验相挺,庄喆、杨识宏、李真、朱为白、马白水、陈庭诗⋯的知名画作,一字排开。拍卖热季、艺术盛会之后,一批批顶级大收藏家聚集,名厨佳宴,口颊留香,不但往来无白丁,艺术话题下,宾主尽欢,一步步改写着台湾收藏文化,亚洲艺术中心是始作俑者,超级领航人,深受瞩目。全球化、AI化之后的艺术产业,必然重新洗牌,李敦朗带着李宜霖、李宜勋,手拉着手,挺在浪头,备极温馨,也备受祝福。
关于本文作者:
简秀枝:1959年出生,台湾省桃园县人。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、师范大学艺术行政研究所毕业。曾任经济日报记者,现任:大叶投资公司董事长、中环艺术基金会董事、台湾生活美学馆董事典藏艺术家庭负责人(包含:典藏-古美术、典藏-今艺术、典藏-艺术投资、小典藏、Yishu Journal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、典藏读天下⋯社长兼发行人),关心艺术多元面向,热衷艺术旅游、书写与收藏,希望把美术、音乐、建筑、电影作跨领域学习与整合。
* 本文为原创,版权归作者所有,图片来源亚洲艺术中心。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*
投稿、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:artalpha@163.com,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